这只是一篇随笔。

文化快餐

之前大概一直在看晓松奇谈,早期的奇葩说看过但始终觉得没甚意思,最近偶尔看到,才发现文化快餐流行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地步。

学习是一个修心的过程,人类大多数愉悦的反馈实际保持了能量守恒的定律,愉悦是痛苦或不快后上天给予的反馈。阅读和学习便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就像从初拾起跑步的痛苦到身心愉悦。

学习必然是痛苦的,就像上学的本质实际上是人在毕业之前父母偷懒把你送到监狱的一个普世现象。

因为生活的痛苦,所以人类总想找捷径,而一旦发现了捷径,便认为这是唯一的道路。

知识的本质是一场盛宴,特别是人有余力广博群书的时候。前几天看到文章讨论为什么中国的娱乐节目没有原创,细数了各种不是,初为认同,因为火热的娱乐节目确实版权不在中国。但看了奇葩说,我想,这是一个经典的案例,这是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案例。

偶然窥见的那期没有看完,那期的辩题是这样的:

奇葩村有一口愚人井,喝了井水的人,变得黑白不分,颠倒是非,全村都喝了,你喝不喝?

后来看下去,便觉得这是一群聪明人,因为能把哲学初级入门题(铁轨问题)搬上来,又按照教材路线从不同的角度去演绎,更有甚者把入门的下一题(人是否存在问题)也揭开了一角。但这个问题在哲学教学上(可见哈佛公开课)是涉及了“死刑是否合理”的命题,其本质,这是一道政治题啊,细思极恐。前前后后,一堆口才卓著的文化人专注表演快两小时,我想,职业演员已经OUT了,什么叫深度?什么叫内涵?什么叫有文化?什么叫会玩?

所以,节目带来的思考便是,如果这代表了市场需要更高智商的节目来愚弄大众,那我们的教育还能跟的上么?愚民和对这个世界充满了解行家里手的结构已经越拉越大了么?